十余年沉淀 远程会诊助力破解医改之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天坛医院于2001年正式组建远程会诊中心,发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影像研究所优势,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业务,尤以远程影像会诊见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远程会诊中心会诊量不断攀升,至2014.11.1共完成25万余例远程会诊及培训,会诊量已超过年5万例、日平均会诊量在150-200例。

  

  远程会诊,是伴随信息化技术发展而开始的一项医疗业务,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影像、声音采集设备和专用的远程会诊软件,依托独立的数字专线网络,在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地实现快速、可靠的交互式会诊。

  参与远程会诊的基层医院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通过远程会诊当地患者不用长途跋涉到北京而愿意留在当地治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通过北京的大专家出具影像报告、进行视频会诊、远程培训一系列远程会诊工作,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提高了构建协同医疗平台。

  累计会诊25万例 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

   

  2014年11月18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一对年轻夫妇带着2岁的女儿坐在医院的电脑屏幕前,神情焦虑而充满期待。屏幕的另一端,是几百公里外的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之“面对面”的是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著名小儿神经外科专家马振宇。

  一年多前,邢某的女儿刚出生没多久便出现异常,头颅快速增大,头部无法抬起,每天抽搐三、四次,到医院查出患有脑积水并双顶叶白质发育不良,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表示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爱女心切的邢某不愿就这么放弃,过去一年多,全家人带着女儿四处求医,甚至开始听信各种“小道消息”,用了不少偏方,积蓄花光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让本身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

  生活陷入绝望的邢某带着女儿到旗里上访,希望得到帮助。一位从北京下派到当地的官员接待了邢某并提出可通过远程会诊,找到北京的专家为其看病。11月18日下午4点,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影像科段主任的陪同下,远程会诊正式开始。马振宇教授在阅读患儿资料并详细询问了患儿病情后,给出诊疗意见——虽然根治有困难,但可以通过抗癫痫治疗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并给出适于该病情长期服用的癫痫用药建议。“听了北京专家的建议,家属总算是安心了,”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影像科段主任说,邢某此前总是听信谣言,认为各种偏方可以治愈女儿的病,“四处奔波,病急乱投医,没有固定的治疗方案,花了很多钱。”

  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是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上千家合作基层医院之一。当地医院无法确定的影像资料、疑难杂症病例,通过远程会诊中心,找到北京的专家进行影像或临床会诊。远程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了超越物理距离的联系,“如果没有远程会诊的话,这些病例中有三分之一是可能转诊的。”段主任说,有了远程会诊,转诊率降低,患者愿意留在当地治疗,节省了大笔到外地就诊的路费、家属陪同费、住院医疗费等等开销。

  “新医改”改革政策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我国人口的80%分布在县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而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医院,加重了市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最终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

  “新医改”提出要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通知中强调,“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远程会诊,将在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当中发挥作用。

  卫生信息化是我国新医改所提出的“四梁八柱”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能拉动医疗服务结构体系的变革,已成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突出的偏远地区,远程会诊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将成为医疗服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专家帮带基层医生水平提高 构建协同医疗平台

  随着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医院硬件设备逐步完善,提升基层医生水平便成为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让基层医院的医生技能得到提升,是远程会诊的另一价值所在。“可以说对医生的帮助更大,这是切身的感受,我们有一些模拟两可的、不确定的地方,通过专家远程会诊的过程,可以看专家是从什么角度、怎样考虑的,相当于远程进修了。”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影像科段主任认为。

  2001年,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组建之初,最大的会诊需求来自于基层医院引入CT、MR等大设备后医生不会读片,但凡基层医院有大设备检查,便全部上传找专家阅片,写影像报告。随着远程会诊开展的这些年,一些早期的合作基层医院很多医生现在都能自己写报告,仅将疑难病例上传。譬如大邑骨科医院,最初每日会诊量达30例之多,现在会诊量为每日10例甚至更少。

  其次,会诊类型在以往以影像为主,临床会诊量很少,仅为每年300例左右,但今年开始临床会诊量比去年翻番,并呈逐渐走高的趋势。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会诊部位的变化:影像会诊由原本2/3为头颅脊髓片子,变为目前2/3位体部的片子。MR在神经等软组织疾病诊断上有优势,基层医院最初引进MR后主要用于神经脊髓疾病诊断,因此最初会诊中心影像会诊部位大部分为头颅、脊髓。经过十几年的专家帮带,长期参与影像会诊的基层医院医生大部分已会看头颅、脊髓片子,开始上传胸部、腹部疑难病例。

  “我们神经内科很强大,有很多疑难病例,其他基层医院见不到,也不能把医生都派来学习,我们每周二神经内科病例讨论的时候,通过远程系统进行实况转播。”据介绍,应几家医院要求,目前北京天坛医院新开展了这一远程教育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