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保健  女性保健

将现代元素“绣”进西关风情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经过一番“绣花功夫”,汇聚了西关风情、骑楼建筑的广州老街永庆坊得以焕发新生,犹如一粒益生菌,注入到城市更新改造系统不断发酵。凭借运营市场化,老城市有了新活力。

  注入新产业 吸引年轻人

  近20年来,广州的城市骨架随着一批新城的兴建而扩大,但老城区却因投入不够、理念缺失而逐渐衰退。2015年开始,已经完成“长身体”的广州,启动了老旧小区微改造。

  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永庆坊,需修缮维护的建筑面积就达7200平方米。

  2015年,荔湾区政府通过BOT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微改造”,由企业改造、建设和运营,15年运营期满后交回政府。

  经过10个月的改造建设,永庆坊“得以新生”。负责改造项目的广州万科副总经理喻敏锋说,改造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轮廓和岭南建筑民居的空间肌理,引入现代元素,实现新与旧的有机结合。

  注入了新产业,引来了年轻人。“之前以为老城区缺少科技感,后来发现这里既保留了广州老西关的味道,也符合办公的需要。”入住这里的新创企业亮风台科技负责人韩磊说。

  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永庆坊日均人流量已增至1万人次,商铺出租率升至95%,不仅成为文艺青年的青睐之地,也是广州街坊怀旧的好去处。

  69岁的林燕霞已在此生活了30多年。她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光是暮色下抱着小孙子散散步。“以后会有更多的地方散步,希望让孩子也能感受到广州的传统文化。”

  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脉络

  天晴怕火灾、下雨怕楼塌曾是永庆坊的真实写照。2006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进入政府集中改造决策视野。

  当时,老城改造倾向大拆大建模式。老城区拆迁要做到经济平衡,要么提高容积率做增量规划,要么迁走原居民变居住为商业。荔湾区住建局负责人江伟辉说,按拆一建三来算,房子至少盖到二三十层,但这就会破坏原有的整体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肌理。

  征收拆迁还遭到居民反对,不少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改造一度陷入僵局。

  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团队受托以保护历史文化为前提进行重新设计,获得了市民支持。“第一次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保留了旧的街区路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说。

  但此方案又因提出迁走原居民而再度搁浅。2013年,恩宁路被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辖区建筑限高,开发商望而却步。当地转变思路,以建设文创小镇为目标,选择建筑风貌保留完整、原居民较少的永庆坊作为改造试点。

  “永庆坊案例表明,通过运营权市场化,当地在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中达到了平衡。”王世福说。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