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趣谈

敦煌性文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编者按]敦煌艺术宝库中储藏着富厚而极贵重的性文化资料,它反应了古代人民糊口的真实感觉,也表示了人的本“性”的色彩……本报从本期开始连载由广州出书社出书的《敦煌性文化》一书,该书首次从性角度揭开敦煌文化神秘的面纱,首次果真莫高窟中鲜为人知的性文化内容,以飨读者。

  1994年8月9日至14日,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汉唐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正值初秋,天空阳光耀煌灿烂,丰收的大地瓜果飘香,和着舞剧“丝路花雨”与“敦煌不甜睡”管弦丝竹的曼舞轻歌,氛围一片热情洋溢。在这里,正为庆祝敦煌研究院50周年华诞举办一次大范围盛会。此盛会的焦点,就是召开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以色列、匈牙利、瑞士、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17个国度和地域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的大型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

  集会采纳大会发言形式,共宣读论文数十篇,个中由甘肃省性科学学会会长史成礼传授宣读的一篇题为《敦煌性文化初探》的论文,以其课题的独创性引起与会学者们的重视和极大兴趣。在集会结束总结时,著名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郑重公布:性科学将成为敦煌学科中的一个研究课题,这是由我国粹者首先开发的新规模,甘肃省性科学学会开拓研究的敦煌性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敦煌性文化也是我国敦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构成部门之一,它的开发与研究,不只能富厚敦煌学这个博大精深的宝库,并且也给性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富厚的史料,拓展了新的事情规模。挖掘、整理、担任、研究敦煌性文化遗产,是敦煌学者尤其是每本性科学事情者、人类性文明史的研究者之文化,开始从性的角度揭开敦煌文化的神秘面纱。因为,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及其藏经貊身界学术之林,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对敦煌石窟与藏经洞遗书中的性学,人们一直熟视无睹,一触及敦煌性文化,遑论研究。

  对付大量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人们只是知识地、惰性地接受它的存在,以致逗留在外貌而不作进一步深究,许多有趣的缔造乃至伟大的发明就会失之交臂了。所以有人形容说,谁都知道熟透了的苹果总要掉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但在牛顿以前,却没有一小我私家把它与地球引力联系在一起。敦煌莫高窟,已然巍然屹立了一千六百多年,它的洞窟,它的壁画吸引着千千万万朝圣般的中外游客;而它的经卷,它的遗书,更使一代代的学者沉吟其间,如醉如痴。而在90年代以前,在今世中国的性学家们展开古丝绸之路上的“性之旅”之前,在这次敦煌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前,从来没有一小我私家把目光聚焦于此,刚开始学会不齿于谈性———相对付传统中国社会而言的中国人没有,一直乐于谈性的今世西方人,老外东方学家、汉学家们没有。这对博大精深的敦煌学,显然是不公正的。

  幸亏熟透的苹果总要掉到地上,万有引力定律总有一天会被发明!

  且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往回走。那是前秦建元二年,也即东晋太和元年,一位法名乐傅的僧人云游至敦煌。雨后薄暮,晴空一碧。他站在大泉河西岸,回顾东望———一个千古古迹竟在这一望中诞生:他的眼前,那座顿然崛起、劈地摩天的三危山金光四射,“状有千佛”。一阵惊悸携万钧之力从他的心头滚过,他闭目合掌:上苍!这难道不是神的昭示吗?于是,他在身后鸣沙山东麓的砾岩“造窟一龛”,造出了莫高窟的第一窟。

性文化敦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