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屡遭非议 会成为“潘多拉魔盒”吗?
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从未停止。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最新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入境和海关执法局的特工利用国家驾照数据库进行人脸识别搜查,在民众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扫描了数百万张美国人的照片。
据称,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伊莱贾·E·卡明斯在给《华盛顿邮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执法部门对数据库的访问”,尤其是对车辆管理局的数据库的访问,“往往没有征得同意,是在暗处进行的”。
另一则消息是,几天前,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市宣布禁止当地警方和市政部门使用面部识别软件,成为美国第二个禁止该技术的城市。今年5月份,旧金山出台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仔细分析会发现,美国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态度,与其素来有反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及商业(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有关,同时也不排除有各党派间政治和选战博弈的因素牵扯其中。但不管怎样,这些新态势提醒我们,美国各方开始从关注技术发展为主转向考量技术的人文、伦理等因素影响,这说明其意识到,不受限制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这对我们是很大的警醒。”公共卫生治理中心执行主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贾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贾平说,去年以来,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举行了有关数据滥用的听证会,“表明这个议题已经从公众、学者层面进入到政治考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认同这一观点。“美国公众强调对政府部门权利行使的限制,对监控技术的应用比较敏感,在加州可能装个摄像头都困难。”他说,国内公众从安全考虑不那么反对摄像头的安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接受摄像头的无序安装和监控,特别是随着人脸识别和智能分析技术的出现,大家必然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美国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警惕确实对我们是个提醒”。
段伟文分析,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担忧主要来自侵犯隐私,及由此会带来的诸如滥用、歧视等问题。
尽管一些人脸识别数据平台表示在采集到照片后会对照片进行脱敏处理,只提取照片特征,而非照片本身,即使这些特征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也无法还原出照片。但是未经用户允许调用照片,本身就是一种对其隐私的侵犯。并且,这些数据依然可以用来跟踪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用于精准营销。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可用于身份识别,还能用来判断人的情感、健康等状况,但如果保险公司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因此决定保费高低的话,很容易出现误判、歧视等问题。”段伟文说,“深圳一家公司正计划开展这项业务,比较欣慰的是,前几天该公司老总来找我咨询一些伦理问题,这说明大家慢慢有这个意识了。”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是否应该有个边界,它在某个领域的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数据应如建立怎样的妥善保护机制,公众是否有权知道算法的透明性等,这些开放性的挑战都是当前亟须研究和厘清的问题。”段伟文说。
“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处于野蛮发展阶段,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开始强调个人隐私保护,但是还不够。美国的最新态势告诉我们,如果忽略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因素,会带来难以预测甚至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入讨论这些技术和数据应用的边界,建立数据安全和伦理的防火墙。”贾平说。
“数据集聚时代的来临,给现代科技伦理和科技立法均带来挑战,固有伦理与立法的精神和规范应结合时代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曾涛谨慎表示,世界各国均对科技发展引发的新问题,如数据保护颁行新的法律,我国也应及时更新制定相应规则,同时呼唤相应行业伦理与监督标准。
- 标签: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