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性爱保健  中医保健

中医说“肝生于左”,错了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5-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肝生于左”,是《内经》对藏象肝的生理特性的高度概括,揭示了肝具有升发功能的实质,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助肺气肃降以调畅气机,济心之君火以温通血脉,启肾中元气以固护生命,协脾胃运化以化生气血,帅卫气达表以抗御邪侵等。

“肝生于左”,语出《素问·刺禁论》,是《内经》对肝脏生理特性的高度概括。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挂漏之处,还望就正于高明。

一、“肝生于左”的实质

首先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肝生于左”并非古人对肝脏解剖位置的描述。有关肝的解剖部位,《内经》中另有记载,《灵枢·本脏》云:“肝大则逼胃迫咽”。“胃居肝下,咽在肝傍,肝大下逼于胃,傍迫于咽”(“下”为“左”之意,如《经籍纂诂》说:“左,犹下也”),是肝在胃右。《本脏》篇又云:“肝高则上支贲切胁”(“贲”当为“膈”),是肝在膈下。《灵枢.论勇》说:“肝举而胆横”,是肝与胆邻。可以看出,《内经》所论肝的解剖位置,大体是膈下偏右,眦邻胃胆。与现代解剖学认识基本一致。所以《内经》提出“肝生于左”,绝不是从其解剖位置而言。故《刺禁论》原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一段,非解剖之说。

那么,“肝生于左”的实质是什么呢?“肝生于左”,实质上是对藏象肝生理特性的高度概括,是指肝气具有从左升发的生理功能。考其“生”字的本义,《说文解字》谓:“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生,谓动出也"。张介宾在《类经》中注释此句时认为,肝木行“少阳”之令,主“生发”。显而易见,“生”,意为生发、上升。因此,“肝生于左”的“生”,无论从文理或医理上讲,概无“位”、“居”之意,而是指肝气的“升发向上”的特性而言。

《内经》强调肝升发在“左”,是其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素问·阴阳离合论》强调“圣人南面而立”。进一步指出:“然人皆面南而背北,左东而右西。”故“左"是代表东方。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春气始于左”,所以“左”亦代指春天。东方为日月升起之处,春季主天地发陈之机,是升发之气归统于“左”。类通于人,肝属木,应东方、春气,故云“肝生于左”,以此比喻肝具有升发的特性。历代医家注释“肝生于左”,大多从此入手。“肝象木,旺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肝木旺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肝主春生之气,位居东方,故肝生于左”等。可见,“肝生于左”实质是对肝的生理特性的生动表达,主要是论述肝之升发功能的。

二、“肝生于左”的作用

“肝生于左”,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升阳发阴,启陈从新的重要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归纳起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助肺降,统贯气机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肝从左升上交于肺以助肺从右降,出入交替,循环往复,瞬息不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正是肝升肺降的真实写照。肝主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二者构画出人体这一小天地阴阳升降的太极图。肝升肺降是保证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环节,而在此过程中,肝从左升是其始发动力,肝升才能肺降;这就象四季以春为首,六气以风为魁一样。肝通少阳春生之气,体阴用阳,统贯气血,以此推动人体气机的升降转运。

对此,“肝者,贯阴阳,统血气,居真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世谓脾胃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之所经;肝者,发始之根也。”“肝升肺降”的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被奉为治疗气机失常疾病之圭臬。

2

济心火,相以发君

《阴阳应象大论》曰:“筋生心”。“筋”为肝的代名词,此即肝木生心火之意。这是“肝生于左”主升发的又一重要方面。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肝升发相火,以辅心之君火。君火藏于心,相火寄于肝肾,正常情况下,君火欲焰明,必赖相火之升发;相火位于下,为君火成用之根基。故《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肝木调达,则心火光明,血脉通畅。如果肝木不升,则心火必不明而晦,不焰而冷,正如《石室秘录·五脏生克》所说:“肝木焦枯,心火必有寒冷之虞。”故《薛氏医案》明确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也。

3

启肾脏,升发元气

元气,括指元阴、元阳。肾寄元阴,又藏元阳,为水火之宅。肝肾乙癸同源,肾中元真之气,有赖于肝气升发送达各脏腑组织,以激发推动生命活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说:“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明确指出了这一生理特性。元气纵存,若无肝之升发,沉寂于肾,亦难葆生命之树常青,元气激发生命的链条传动不息,尚须借助肝气升发的媒介和运载。因此,张锡纯氏认为肝不左升,则可致元气衰退,他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当元气虚极欲脱之时,主张“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堵塞元气将脱之路”。临床上,若肝气虚升发元气无力,可产生寒疝囊缩、宗筋弛缓、阳事不举等元真不足之证。

4

达中土,协脾(胃)运化

脾为阴中之至阴,非阴中之阳不升;土有敦厚之特性,非曲直之木不达。盖脾之升清、运化,胃之腐熟、受纳,还需肝气升发、疏达相协。《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达”。若肝不升达中土,则可见脾气壅塞或不升之腹胀、泄泻;胃气失和或不降之纳呆、呕恶。诚如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5

发卫气,固护肌表

卫气,化于水谷之浊,其性刚悍骄勇,慲疾滑利,布于肌表,御外护体,如国之军队,域之疆防也。然卫气这一功能的发挥是由肝统领、升发、派遣的;肝帅卫气,犹以将统兵,固卫肌表。《灵枢·师传》篇指出:“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肝为“将军”以“候外”,说明肝具有升卫固表,抗邪解毒,保护机体,免受邪气侵害之功能。正如张介宾所说:“肝者将军之官,其气刚强,故能捍御而使之候外”。

张氏据此所创“正柴胡饮”(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正是通过升发肝气以解表祛邪的。这充分说明,肝的升发功能在机体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倘若肝气升发不足,卫气失帅不达肌表,则机体必招致外邪的侵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特别指出:“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三、“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

“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首先在于说明肝的病理特征与其升发失常密切相关。若肝升发太过,可致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甚则肝风内动之变。如肝气(火)犯肺之咳嗽、气喘;肝气上逆,迫血妄行,冲于头部,还可致中风、暴厥等候。《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肝气横逆,乘犯脾胃,可致脘痛、中满、泄泻,甚则呕血等症。《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等,即指此而言;若肝风内动,上扰清窍,或旁窜筋脉,则可致眩晕、耳鸣、口喝、舌麻、肢体震颤等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升发不及,则多表现为肝气的郁结、虚弱或虚寒。如肝不升发,肺不宜降的胸满、咳喘;肝不升达,脾土壅滞的腹满、食不下;肝血不充,心血亏虚的失眠、多梦、健忘;肝不疏散,气机郁滞的情志抑郁;肝不疏达,三焦气化不利的水肿、胀满以及肝气虚寒、筋脉失煦所致的阳痿、少腹胀满、囊缩、疝气等症。上述证候临床皆宜从肝治疗,可在疏肝理气、滋养肝血或温养肝脉的基础上,据证分别配以宣肺降气、调理脾胃、养心安神、疏利三焦及通利经脉之法。

其次,“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还在于说明肝病多见左侧部位的病变特点。《素问·刺热》篇就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后世医家还将此作为诊断、辨证、治疗肝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儿之“左颊配肝”,“以候脏气之强弱耳”(《幼幼集成·面部形色赋》)。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中结合脉诊进一步指出:“左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位。”

再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复杯”。《难经·五十六难》从“肝生于左”的观点出发,认为“肥气”的部位是“在左胁下”。这些论点对临床治疗肝病有很大启发。如张锡纯治一女子,大怒伤肝,致“坐时左半身常觉下坠,卧时不能左侧,诊其脉,左关微弱异常,遂重用生箭芪八钱以升补肝气,又佐以当归萸肉各数钱,一剂知,数剂全愈”。今人朱曾柏从“肥气”立论,治愈长期肝脏肿大疼痛,亦是明例。

《内经》、《难经》的这种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认识肝病特点产生了很大影响。如王叔和《脉经·肝足厥阴经病证》认为,恶血、大怒等“积于左胁下则伤肝”。《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提及“肝之积气,在于左胁”。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肝咳者,其状左胁痛”。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说:“动气在左,是肝之动也”。《丹溪心法·火》中说:“气从左边起,乃肝火也”等。以上论述,俱从临床角度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肝生于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我是暗夜里的罂粟,今日新开传奇私服,艳修少爷txt http://www.cityruyi.com/lm-2/lm-4/426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天书奇谈刀枪不入,天龙八部txt,nba2k14最新名单
  • 编辑:李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