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行为  性幻想

方刚:通过性教育促进女性的性自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1-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比如认为性教育就是单纯的性生理知识,或者青春期常识教育,或者反性侵教育,实际上不是的。

  性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我们的身体、情感、亲密关系、性别角色的实践等等,其中,社会性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号召女性婚前性关系,认为婚前性关系是不好的、不的,并且在课程结束之后让签署一个守贞契约,宣誓自己不会发生婚前性关系。

  它们传达一些关于女性的谎言,比如:“女性不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女性在科技方面永远不如男人”;

  生活中一些关于男女性差异的俗语,诸如“男人重性轻情,女人重情轻性”、“男人总希望自己是女友的第一个男人,女人希望自己是男友的最后一个女人”……

  一个大二的女生在夏季的一天走在校园里,对面走过来一个穿着白色紧身裤的男生,因为裤子很紧,裤裆部位鼓鼓囊囊的,这个女生看到之后就浮想联翩,从男生的性器官,幻想到……一方面感到很愉悦,一方面又立即觉得不对:

  在和性幻想之间,她陷入了挣扎,最后竟然连宿舍门都不敢出了。因为一走到外面,她就忍不住盯着男生的裤裆看。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如果是一个男生走在夏季的校园里,看到对面走来一个的女生,他又会怎么想?

  我所在的大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女生,每到夏季将至的时候,男生们都欢欣鼓舞,因为“又可以看到满校园的大白腿了!”

  一个男生在校园里看到了他心仪的女生,他可能会追着看,回到宿舍还会和别的男生交流分享,说某个女生特别好看,特别。

  如果宿舍里面六个男生,其中有一个说:“哇!你们很!你们还是好男生吗?你们怎么可以幻想性,怎么可以这么关注女人的身体呢?”

  因为我们的文化,针对男人和女人建构了不同的性。我们鼓励男人谈性,幻想性,关注性,与此同时,女人如果做同样的事情却会遭到贬损。

  所以这个不敢出宿舍门的女生,她的心理问题不是来自于她的性幻想,而是来自于社会文化对女性有性幻想这样一个原本很自然的现象的贬损。

  女性不敢谈性,对性有羞耻感,这些都不是女性真实的选择,而是被文化建构出来的。背后就是这个双重标准的性,这个标准,在男性的同时也在女性。

  而当我们的性教育是规训的时候,当我们的性教育是建构的时候,在我看来,那根本不是教育。那是父母和老师了一个标准,告诉孩子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他们照做。

  所以,几年前,我们提出了赋权型性教育的主张,致力于让受教育者增能,让ta在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为自己做出有益的选择。

  我们用这样的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获得资格认证的性教育。其中一位现在已经获得认证的,原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跟我分享了她三年前遇到的一位来访者的故事。

  三年前有一个高中的女生找到她,这个女生,但是她没有办法接纳自己,因此很痛苦。

  这个咨询师在当年确实努力地想帮助这个女生戒掉,但结果是三个月之后,这个女孩子的问题更严重了,她进了病院。

  这件事情深深地震动了咨询师,她觉得自己应该学习性教育,所以她后来成为了我们性教育团队的一员。

  就在不久前,她又遇到一个几乎完全同样情况的高中女生,也是因为产生了心理问题,感到,来找她咨询。

  这一次她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她告诉这个女生不是坏事,男生,女生也可以,“像老师我已经40多岁了,已经专注20多年了,你看我,我也很健康,我没有任何问题。”

  从2013年起,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通过举办青春期性教育夏令营和冬令营致力于给受教育者增能赋权,一些关于青春期的迷思。

  比如讲到月经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去掉关于月经的污名,还讲了卫生巾,普及了月经棉条,毕竟使用月经棉条远远比使用卫生巾更方便,更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

  我们告诉她完全不会。但是,我们的思考没有停在这里,我们会跟她一起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担心弄女膜,那个膜对于我们来讲象征着什么?

  同样的,讲经期的时候,我们也会告诉孩子说其实经期吃冰激凌对健康对痛经完全没有影响,以往关于经期吃冰冷食物会加重一些不好的反应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大量的研究证明,所谓“吃冰激凌会使痛经加剧”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恐惧,而不是它真的会带给我们,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

  两年前,我接待过一个妈妈,她带自己读高一的女儿来咨询,这个女孩子想要做变性手术。但是当我跟她深入一聊才发现,她根本不是一个变性欲者,她只是没有办法接受家庭、学校在她身上的那些关于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

  她跟我抱怨说她找不到同学踢足球,即使加入男生的足球队,他们都躲着她,生怕碰伤她。在学校,老师告诉她,你们女生应该去学文科,不应该学理科;在家里,妈妈告诉她说你要戴文胸了……

  “但是戴文胸真的很不舒服,特别是夏天,真的很难受,”她说,“我要变成男人就好了!”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个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规范,竟然逼得这个高一女生想去变性?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肯定了她,我觉得她虽然没有学过社会性别理论,但她以自身的生活实践来反思社会文化对女性性别规范的,是一种难得的自醒。

  我跟她的妈妈说你应该支持你的女儿不穿文胸,她的妈妈问:“可是的话别的男人会看怎么办?”我说那是别的男人的问题,不是你女儿的问题。

  这个妈妈接受了我的,我觉得她倒不一定是认可我的观点,可能只是她真的担心女儿去做变性手术,所以才接受。两个月之后,她给我打来电话,说女儿非常开心快乐,现在没有任何要变性的想法。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规范,很多都是文化给我们的,而不是真的有科学根据,也不一定真的有益健康。近年有研究证明除非在奔跑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否则,平时不戴文胸乳房甚至会长得更好。

  在夏令营当中我们还会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两个孩子扮演一对恋人,讨论是否要发生性关系。

  我们让他们通过这样的表演去体会、去学习,面对不想要的性如何做到坚定地说“不”——不因为所谓爱情、分手的压力,也不因为你的同学都做了,你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做。

  对于她想要的性,我们也会尊重她,并且我们会教她们如何获得安全的性,我们会讲安全套的使用。

  其实几乎所有的女性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特别伴侣性关系的时候,都会要求男性戴安全套,但实际上最后真正戴的并不多。

  这是我们某一期夏令营中,女生在学习使用安全套的情景,一个孩子把安全套吹成气球放飞。

  反性教育也是我们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增能赋权型的反性教育和主流的反性教育,有些不一样。

  近些年因为反性的话题比较热,很多机构也开始做反性教育,但是他们通常只讲几节反性的课,没有做全面的性教育。从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样的教育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我们曾经针对一批上过反性教育课的学生做过调研,问孩子们“提到性,你首先想到哪些词?”结果,孩子们写下来的词,全都是负面的——

  问题是,我们问的可不是“提到性你想到哪些词”,而是问“提到性你想到哪些词。”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这些受教育者在他们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接触关于性的正面的教育,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可能会有问题的。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我们认为,性只是与性有关的亲密关系当中的一小部分,性并不都和性结合在一起。性本身是美好的。

  一般的反性课程会说泳衣遮起来的部位被人触摸,那就是被性了,但是我们说不是这样的,所有不愉快的身体接触都可能是性。

  但是,我们也会和学生说,你要学会判断,不要别人碰你一下,你就立即觉得是性,去ta。你可以瞪对方一眼,表示你的不满,如果ta还有进一步的行为,那就可以确定ta是故意的了。

  我们还会和孩子们说,即使在公共场合,比如公交车地铁上,遇到性,你也有选择不报警的。

  我们现在有一些教育说为了惩罚,为了促进社会,如果你遇到性,你就一定要报警。但是每个人内心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报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ta感到报警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的话,ta不需要因为正确而被,ta可以选择自己处理这件事情,ta有这个。

  我们也告诉孩子们生命是最重要的。当你求助无门,呼救没人听到,跑又跑不掉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要以死,保命要紧。

  一个非常诡异的事情是,有时候我们把贬得很低——那是不能谈论的,那是让人羞耻的;有时候我们又把它抬得很高——一旦被了,你的人生就毁掉了,你最重要的东西就丢掉了。

  然而,性只是了你的身体权,它的不是你的性器官,更不是所谓的贞操。

  跟各位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5岁的时候曾经被一个18岁的男生性侵了,这件事情过去了15年,她都无法忘记,每次想起这件事,感觉就像又被暴打了一顿。

  她妈妈答道:“难道你忘了吗?你当年被过,你不再是了,如果你未来的老公发现你不是……”

  这个女孩子最终被她的妈妈送上了修补膜的手术台,她走下手术台的时候,拥有了所谓的完整的膜,但是她发现,她很难再和男朋友像原来那样交往了。进一步呢,她发现自己的亲密关系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不把性回归到身体权这样的层面上,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那些被的女性。

  我们没有办法一边告诉她说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不得了了,另一方面我们告诉她说没有什么,你仍然是你,你什么都没失。

  而当我们把它归入到对身体权的,和打了你的头,打了你的脸都一样,那我们才能给她力量。

  我们的一个跟我讲,她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家,一个男人她到口,当她一开门,这个男人就把她往房间里推,要她。

  这个女孩子就拼命,她说:“我第一次知道男人原来那么有力气,我真的要不过他了,但是我知道我一定要打败他。”

  最后,这个男人被打败了。他掉头就跑的时候,这个女孩子还追出了两条街,一边追一边喊:“抓!抓!”

  虽然没追到,但她立即给打电话报警,给住在周围的女同学打电话说你们要小心,不要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女性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的时候,可能早就吓瘫了。

  她跟我说:“因为我的妈妈爸爸从小就告诉我,女人和男人都一样。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女生一点不比男生弱。”

  所以,真正要让女性自己,真正的反性,不应该总是说“男人很”,“女人不如男人”,“女人要早点回家”,“见到男人一定要躲着”……

  这就是我们性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教育。以往的教育只规训了女性说“不”的意识,没有同时培训女性说“要”的能力。

  我们希望把性教育变成孩子人格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原则是自主、健康、责任,这都有赖于女性真正的自主的选择,也有赖于性别平等的普及。

  方刚,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性教育专家,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联合国“联合起来针对妇女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