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性爱行为  性幻想

方刚、董晓莹:中学性教育应该这样做!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1-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基于征集一些优秀性教育教案,以便推进学校性教育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于联合举办了“全国中学性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福特基金会为这一活动提供资助。

  这次活动面向全国中学教师、性教育工作者征集中学性教育教案。总共征集到110件教案,作者是分别来自、贵州、武汉、成都、新疆、云南、河南、等地区的中学教师。

  这些的教师,多数是在本地本校进行性教育多年,积累了丰富性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中学性教育的现状。通过对这些教案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学性教育的困境,从而一起思考出。

  针对100件教案,评委们经过评定,有13位教师的20余件教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是进行教案评定的依据。但是,多数教案显然差强人意。

  110件教案普遍的共同优点在教学技法上。教案均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游戏等形式以学生为主导展开。个别教案在青春期成长的议题上,教师还使用曝露法,与学生分享自己当年的成长经历。在笔者看来,这些完全符合了《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及主流性教育所的学生主导和参与,赋权给学生的。这也说明,我国中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应用在性教育领域,可以使性教育成为活泼、轻松、寓教于乐的教学。

  有部分来稿教案体现出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对社会性别刻板模式进行了反思。这些教案的作者,几乎全是经过性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性别已经开始在中学的性教育教师中初步形成。但是,相对于所有来稿教师,这样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低。

  更多的教案则从不同的方面显示出不足。比如,来稿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狭窄,主要集中在艾滋病与性病預防、青春期生理发育、“早恋”、避孕、性和性侵害等议题上。教案普遍缺少“赋权”意识,大多是将主流社会、教师认为的“正确”、“应该学习”的性知识提供给青少年,而较少以关注他们的成长为出发点。

  通过分析不足,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改进中学性教育。所以,本文不准备过多分析来稿中的优点,而将重点放在对这110个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在笔者看来,这些教案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如下四点:

  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教学中,多数大谈艾滋病的危害、途径等,教育学生通过“洁身自爱,遵守性,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来预防艾滋病。完全不讲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人文关怀和反歧视等内容,分明就是以艾滋病为依托在进行性恐惧教育。

  一则教案写到“同学们都知道一旦患上性病后果不堪设想,一是身体病疼;二是羞于就医;三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业。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性病的概念及危害……”

  另一个讲艾滋病的教案这样写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这是错误的教育。艾滋病毒感染者也可以有正常的生活,前提是充足的医疗支持和没有社会的歧视与。

  我们认为:艾滋病教育除了讲艾滋病病毒以及预防等基础知识外,重点应该在于去除其污名化,让学生懂得关爱、尊重和平等,而不是利用艾滋病青少年不要有性行为。艾滋病、性病的教学,应该是关爱导向,不是预防导向,更不应该是导向。

  与此类似的做法,是利用“避孕”教育进行对婚前性行为的教育。这样的教案设计大讲怀孕、堕胎的,偷換概念,仿佛只要有了性行为,就一定会怀孕、堕胎,甚至一定会感染性病和艾滋病。这样的性教育,在我们看来,其实就是臭名昭著的“守贞教育”。

  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教案提到性的正面价值。这体现出对性的污名化,也是令人担忧的。

  有关青春期恋爱主题的教案,教学目标多数定位在“防止‘早恋’,学会”,并“认识青春期恋爱的危害”,这些显然都只是从恋爱的消极一面出发的。

  大多数相关教案向青少年如“青春期的恋爱很难长久,不是完整的爱情”的价值观。爱情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中应该体现对青少年的成长规律的尊重,而不是一味从成年人的角度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判断,更何况成年人的爱情同样很难做到“完整”和“长久”。多数教案中仍然大量使用“早恋”这个词,进行性的恋爱教育,大谈早恋的危害,其目的仍旧在于青春期爱情。

  为了证明“早恋”的不好,一些教案强调“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美好的。在当今“爱情”受到极大挑战的整体社会大下,一些爱情的教育的教案中大多数仍旧在大讲“真爱”,然而究竟真爱是什么?一些教案强调了“永不分离”、“至死不渝”等等。进行浪漫化的爱情教育只能让青少年对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爱情本来就有得有失,失恋也是人生很重要的经历,告诉学生爱情的真实性才是当今的性教育应该做的。

  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准备的观点,也是我们必须摒弃的,有的教案写到要“为恋爱、择偶、婚姻家庭生活作好准备”,而人类的情感是多样和复杂的,也绝不会每一次恋爱都婚姻。

  讲性行为的一些教案,仍旧把“婚前性行为”作为一种不、不健康的行为来讲授,这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已经臭名昭著的“守贞教育”模式。

  虽然有少数教案体现了社会性别意识,但多数教案仍然缺少社会性别视角。如一节社会性别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保持生别与社会性别的一致性”,且教案最后还写道“生别与社会性别一致,最初担这一重任的家长最好在孩童时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少走弯。”国际社会主流的性教育,是要给青少年一个成长的,尊重他们发展的主体性,而不是于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硬要把他们从小培养成主流社会所期望的性别气质。

  像“初中女生如何走出和性幻想的阴影”这样的教案题目本身就是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仿佛女生和性幻想只能带来阴影,教案仍然像青少年的危害,我们应该讲的不是如何“战胜性幻想和”,而是应该讲什么是正确、健康的行为。再如针对女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中,仍告诉女生“交友要慎重”,女同学在“男女交往中”“要自尊、自重”,且“男同学要有自制力。”这种教案本身就渗透着性别刻板印象和性的双重标准。

  专门针对青春期女生预防性的教案,将性描述为“男性的猥亵的语言和行为”,并令女性注意着装来自己,这样假定男性都是潜在的性的实施者,也反映出对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性的教案,全部都只是讲女生应该怎么自己,把女生当成性行为中唯一的者,忽视了男生也可能是性的者,而且所有教案都没有涉及到同性间的性,这显然是有失全面的。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爱情教育,几乎所有教案都是以异性恋为载体,丝毫没有提到同性间的爱情。以性别平等为主题和针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教案,则只谈男女两个生别的性别气质,忽略了跨性别的存在。

  这样的教案体现着异性恋霸权主义的特点,说明教师缺乏对于性多元人群的认识和性,而教师的这种认识和性又是如此重要,直接影响青少年是否能够从小就建立对性多元人群的尊重。

  笔者一直强调,我们的性教育不应该是单纯性生理的教育( eduction),因为它的视野过于狭窄;也不应该仅仅是“性健康教育”(ual health eduction),因为这种主张基于“让青少年健康”的目的才进行性教育,它只是为了青少年“好自己”、“不得病”,这显然也是不够的。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在uality 的意义上进行性教育,即即强“性”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影响到多种因素的社会建构对象,是从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等角度综合地看待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性别,这个视角下的性教育,是 uality eduction。为了强调社会性别的重要性,我们有时也将其单独列出来,这便是:uality and gender education,即“性与性别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若抛开性别,就无从理解什么是性。”(UNESCO,2010:2)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我们的性教育教案应该贯彻和体现这样的:教案应该具有清楚的社会性别意识,致力于社会性别平等;应该具有清楚的性意识,尊重性的多元存在;应该具有清楚的赋权意识,培养学生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行为的能力;教学目的和内容应该体现学生年龄和文化特征。

  1,性健康教育:如何对待、性幻想、性梦的教育,遗经、月经等性知识,怀孕、流产的知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等等。

  2,防范性、性侵害的教育:识别不同形式的性,掌握应对性与性侵害的方法,不对他人实施性与性侵害,受到性与性侵害后的应急处理及心理疗救,等等。

  3,恋爱教育:如何处理一份爱情,如何处理单恋、暗恋、三角恋等,失恋的心理疗救,友谊与爱情、学业与爱情的协调,等等。

  4,社会性别教育:性别多元的知识,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质疑,挑战男女不同的性标准,认清并“约会”,了解并性别,等等。

  5,亲密关系多样性的教育:鼓励学生以包容的心态理解和接纳当事人自主选择的、不他益的亲密关系。

  6,性多元与反歧视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对待性工作、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少数、跨性别等一切性的多元存在;等等。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有种种不足,教师们在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的基础上,在各种的岗位上进行性教育,是难得可贵,令人尊敬的。正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性教育在起步中。一起努力,相信性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方刚,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联合国“联合起来针对妇女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